欢迎您的到来!
今天是
推荐文章
【学会科普】世界哮喘日——普及吸入治疗,惠及全民健康
2025-04-30

提到哮喘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气喘、呼吸困难”,但有些哮喘患者并不喘,而是表现为长期咳嗽、胸闷,导致误诊误治。还有一些患者,即使规范用药仍控制不佳,可能属于“难治性哮喘”,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那些“不典型哮喘”和“难治性哮喘”,帮助大家更早识别、更精准治疗!


一、不典型哮喘:这些症状,可能是哮喘!

不典型哮喘由于症状隐匿,常容易被忽视。如果出现季节性咳嗽或是反复感胸闷,且夜间或晨间为主,胸部影像学未发现明显肺部异常,并且排除了药物副作用、心脏疾病等其他原因,就需要高度警惕不典型哮喘的可能性。尤其是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时,更应该及时前往呼吸专科就诊,通过专业检查来明确诊断。

1咳嗽变异性哮喘(CVA)——只咳不喘

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,无明显喘息、气促等症状,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,是不典型哮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。它就像一个隐匿的 “咳嗽杀手”,主要症状就是咳嗽,而且是那种让人烦恼不已的干咳,少痰或几乎无痰 。咳嗽通常在夜间和清晨时最为明显。


2、胸闷型哮喘——只有胸闷,没有喘息

    是指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,无喘息、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,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可逆的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,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闷,且按照哮喘治疗有效。


3、隐匿性哮喘——无声的气道改变

     隐匿性哮喘就像一个平静的湖面,看似毫无波澜。然而,通过肺功能检查却能发现气道高反应性,这就好比在平静湖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暗流。这类患者大多有过敏体质,可能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约 30% 的隐匿性哮喘患者会发展为典型哮喘,病情逐渐加重。

出现以下症状时,警惕可能是非典型哮喘

l持续性咳嗽无明显原因:如果你出现持续性咳嗽(超过8周),没有感染或其他原因,无明显痰液。常在夜间、凌晨发作,或在接触冷空气、油烟、香水等刺激性气味,或运动后加重,使用常规止咳药物效果不佳,需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。

l反复胸闷不适:如果频繁感到胸部发紧、压迫,夜间症状更明显,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,如爬楼梯、快走时气短、呼吸费力,休息后缓解不明显,需注意胸闷型哮喘。

l反复清嗓或咽喉异物感:如果你总觉得咽喉部有异物感,总感觉有东西堵着,但却没有咳出什么异常分泌物,这可能是气道炎症或反射性咳嗽的表现,需要警惕非典型哮喘的可能性。这一点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,与慢性咳嗽关系更大。

l类似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:如果你经常出现鼻塞、流涕、鼻痒、眼部不适,使用抗组胺药物(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)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,且常与呼吸道症状伴随出现,这背后可能隐藏着非典型哮喘。

这些不典型表现背后,是气道慢性炎症引发的高反应性。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,建议及时就医,完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、肺功能,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,明确诊断,抓住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机。

二、反复喘息总不好?警惕难治性哮喘!

明明按时用药,哮喘却反复发作?你可能遇到了 “难缠对手”—— 难治性哮喘!这类哮喘占所有哮喘患者的 5%-10%,症状顽固,不仅让患者饱受喘息、胸闷、咳嗽折磨,还增加急性发作风险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
难治性哮喘为何如此棘手?从专业角度看,首先就要明确药物治疗是否规范,这包括治疗是否充分,用药的依从性如何,以及是否有掌握吸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。同时其他还有多种因素可增加哮喘控制难度:

l环境 “暗藏危机”,哮喘难消停:环境中的过敏原和刺激物,是哮喘控制的一大 “拦路虎”。如花粉、尘螨、宠物毛发等,长期、持续的过敏原或刺激物暴露,会反复触发和加重哮喘症状。

l合并症交织,成治疗 “绊脚石”:哮喘常与过敏性鼻炎、鼻窦炎、胃食管反流、肥胖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症相伴。比如,过敏性鼻炎等上气道慢性炎症会加重或诱发哮喘;胃食管反流患者,胃酸等反流物刺激气道,可诱发咳嗽和支气管痉挛。这些合并症如未获得有效干预,单靠哮喘药物,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症状,导致哮喘症状长期难以控制。

l情绪生活添乱子,哮喘控制更棘手除了身体疾病和环境因素,心理情绪问题以及生活作息的紊乱,也是哮喘难以控制的“隐形推手”。长期压力、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会打乱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,降低身体的免疫力,使气道更加敏感或容易受到刺激。“心情不好,哮喘就发作”,不少患者对此深有体会。与此同时,熬夜、作息紊乱、饮食不规律、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使机体代谢紊乱、抵抗力下降,无形中也让哮喘“难消停”。


结语

“普及吸入治疗,惠及全民健康”——这不仅是2025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,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无论是“不典型哮喘”的隐匿表现,还是“难治性哮喘”的顽固症状,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都至关重要。了解哮喘的多样化表现,警惕看似普通的咳嗽和胸闷,积极寻求专业诊疗,消除认知误区,并提高治疗依从性,才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,创造呼吸顺畅的美好明天。

(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供稿)